国内算力建设如火如荼,第三支生力军正跨界而来

中移动放大招!

近日,在中国移动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,中国移动发布了由万卡级智算集群、千亿多模态大模型、汇聚百大要素的生态平台共同构成的“九天”人工智能基座。

按照规划,中国移动年内将投产3个近两万卡超大规模单体智算中心和12个区域智算中心。

从资本市场表现看,算力概念股作为AI领域的热门赛道之一,持续受到机构关注。近半年内,超40只概念股获得机构给予积极型评级,占概念股总数的八成以上。

国内算力建设如火如荼,第三支生力军正跨界而来

运营商开启算力军备竞赛

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先进生产力,是推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基础支撑。以算力为代表的“算力经济”正在蓬勃发展。

算力分为基础算力、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三种类型。其中,智能算力被认为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最优解。

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,我国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(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),位居全球第二。随着应用需求变化,我国算力结构不断演化,预计智能算力占算力的比重将由2016年的3%跃升至2030年的超过85%。

现阶段,我国拥有算力资源的两大主力军分别是国资背景的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,以及民营背景的阿里、腾讯、华为、百度等几大科技公司。而在这两大主力军背后,是一条包括设备服务商、芯片供应商、芯片制造商的庞大算力产业链。

其中,三大电信运营商运营着中国的通信网络,还掌握了中国50%以上的数据中心资源。作为“国家队”,它们承担构建“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”任务,还要反哺国产芯片产业链。“东数西算”政策背景下,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国内掀起算力资源的“军备竞赛”。

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算力资本支出大幅增长,分别为335亿元、271亿元、121亿元,合计727亿元。2023年增长至452亿元、290亿元、149亿元,合计增长22.6%至891亿元。

近日,在中国移动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,中国移动发布了“九天”人工智能基座。据悉,中国移动正构建AI模型训练的超级工厂,通过大集群建设突破机间和卡间互联的堵点,同时构建多元异构、融合开放的大算力生态。预计到今年底,中国移动算力并网规模将突破5EFLOPS,并设立超过80个算网服务样板间和超过10个数联网交易节点。

在“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·智算云生态大会”的“京质领航,智启新篇”分论坛上,中国电信京津冀智算中心超大规模算力集群正式发布。北京电信同时表示,将在今年6月底建成京津冀万卡算力资源池。

多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

据业内专家分析,中国算力产业的雄心有两面:一是建成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,二是算力全产业链自主可控。前者目的是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便宜简单易用,后者希望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占据主动权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全国一张算网想真正落地,核心难题不是技术,而在市场。如果像电力网络那样统一调度全国算力资源,这种主张与现有市场需求存在矛盾。大量企业还有私有云、混合云需求,算力网络无法满足这部分需求。

在算力网络落地中,一批上市公司正跨界而来,成为算力市场的第三支生力军。

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以来,至少有数十家上市公司跨界入场,包括鸿博股份、锦鸡股份、莲花健康、金字火腿、安奈儿、华孚时尚、安诺其、恒林家居、平治信息等,涉及印刷、食品、家居、服装、纺织、通信等行业。

普遍看来,上述公司对算力业务寄予厚望,希望通过跨界,找到新的增长曲线。从方式上看,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的形式有三种:一是裸机租赁,二是自建智算中心,三是投资或收购其他算力企业。

平治信息主营智慧家庭、5G通信及移动互联网业务,基于与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基础,公司自2023年以来大力布局算力业务,并在相关领域收获多个订单。

5月27日晚,平治信息发布公告称,于近期收到算力服务采购项目《成交通知书》,平治信息成为算力服务采购项目成交供应商,本次中标的服务内容为租赁采购,租期为四年,成交总价含税金额共计约为4.68亿元。

后续项目的顺利实施,将对公司发展算力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,能够提高公司算力业务综合竞争力,增强公司实施算力业务的能力,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促进作用。

免责声明:本站转载的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上一篇 2024-05-28 19:28
下一篇 2024-05-29